民以食为天。小宝宝的器官还未发育完全,所以对食物格外“挑剔”。从营养成分和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的角度说,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常言道“病从口入”,所以,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在给宝宝喂食前,都需要你格外留意,悉心甄别,将有利于宝宝成长的食物送入宝宝口中,把不利于宝宝成长的食物坚决排除在外。为宝宝把好关,你应从以下做起。
1.母乳喂养的宝宝
正常母乳喂养时,要保持乳房和乳头的清洁。母乳有抑菌作用,哺乳前可挤少量乳汁冲洗奶头,并涂于乳晕部位,然后再给宝宝喂奶。
口腔是宝宝吸收营养的主要途径。新生宝宝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分泌量少,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如平时不注意对宝宝的口腔护理,极易导致口腔感染。
宝宝口腔最常见的病症是鹅口疮。鹅口疮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炎症,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病症主要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白膜,不易拭去。一般情况下,鹅口疮没有疼痛感,也不影响吃奶。但当宝宝抵抗力下降时,就会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部位,引起严重的感染。引发鹅口疮的原因主要有:喂养时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打破了体内正常菌群;母亲曾有过霉菌感染病史。
一旦发现鹅口疮应及早进行治疗,以免酿成严重的后果。很多父母都知道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容易走人误区。有些父母认为宝宝要像成人一样天天清洗口腔,于是用纱布、手帕、棉签等擦洗宝宝的口腔黏膜,这种做法很容易将宝宝的口腔黏膜擦破,从而引发细菌感染,危害宝宝的身体健康。
平时要做好宝宝口腔的护理。宝宝出生时,应迅速为其清理口腔中的黏液或血液,防止其吸人呼吸道引起感染。日常生活中不需为宝宝作专门的清洁,宝宝口腔内尚无牙齿,口水的流动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如宝宝不慎患上口腔疾病,不仅应进行药物治疗,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宝宝的口腔作专门的清洁护理。清洁时切记不可将黏膜擦破,以防引起新的感染,加重病情。
母乳是宝宝最宝贵的食物,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包含着妈妈深深的爱。但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母乳宝宝都能吃,当新妈妈出现以下8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你权衡利弊,为亲爱的宝宝作出选择了。
(1)患慢性病需长期用药。如癫痫需用药物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尚在用药物治疗者,肿瘤患者正在抗癌治疗期间,这些药物均可进入乳汁,对宝宝不利。
(2)处于细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妈妈乳汁内含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可通过乳汁传给宝宝。另外,感染期妈妈常需应用药物,因大多数药物都可从乳汁中排出,如红霉素、链霉素等,均对宝宝有不良后果,故应暂时中断哺乳,以配方奶代替,定时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以防回奶,待妈妈病愈停药后可继续哺乳。
(3)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4)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宝宝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5)处于传染病急性期。如妈妈患开放性结核病,或处在各型肝炎的传染期,此时哺乳将增加宝宝感染的机会。
(6)患严重心脏病。心脏功能衰竭者,哺乳会使妈妈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7)患严重肾脏疾病。患有肾功能不全者,哺乳可加重脏器的负担和损害。
(8)患严重精神病及产后抑郁症。可能会对宝宝的安全构成威胁。
2.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宝宝食物,应注意以下四点:奶瓶和奶嘴都必须及时清洗干净,然后放人锅内煮沸10分钟以上备用;大人在制备牛奶或冲调奶粉时,必须先将手洗干净,然后再开始操作;大人千万不要在给宝宝喂奶前,用吸吮奶嘴来试奶的温度,这是极不卫生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将奶液滴在手背上,以感觉不烫为宜;罐装奶粉打开后最好放人冰箱保存,避免变质。袋装的代乳品,吃时应该用热水或微波炉加温。
只要你把好以上几道关口,就能和爱妻一道做好防护屏障,让病患远离你们的可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