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大量研究材料表明:学前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从幼儿期开始,就培养他们具有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成长。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在儿童的早年,不能合理的教育儿童,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部分,道德认识是智力因素,其余三个是非智力因素。
1、游戏与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当前儿童心理素质上存在突出问题:他们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表现较多,比如:为“小事”哭闹、发脾气等。如果积极引导,这些消极情绪都可以在游戏中消退。幼儿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随着幼儿对事物、对社会的逐渐接触,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伴随道德观念的形成而丰富起来的。比如:通过民间游戏“石头、剪子、布”可以培养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获得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经验,体验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情绪、情感。玩“狐狸偷鸡”的游戏会产生对邪恶憎恨的感情;玩“过家家”学会“家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的感情等。总之,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可以体验到喜 、怒、 哀、乐等情绪,进而促进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
2、游戏与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能自觉克服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时所必须的决心和毅力。
幼儿的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表现为怕苦怕累、害怕困难,遇到困难退缩、束手无策和依赖成人,接受不了委屈、责备、批评等挫折打击。通过游戏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学会忍耐。比如:在交通安全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幼儿必须遵守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不能随意离岗,扮演行人的幼儿必须等绿灯亮时才能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等待;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形成了勇敢、坚毅、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
为了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可以在孩子进行游戏和活动时帮助他确定一个具体可见的目标,并督促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行动。这种目标最好是你希望孩子改进的某种特定行为。例如,某幼儿做事虎头蛇尾,知难而退,他搭积木时,搭几下不行就跑开玩别的了,这时,你可以对他说:“用积木搭的小房子很漂亮,看你马上就完成了。”这孩子就会继续搭下去。引导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有始有终,培养坚持性。
另外,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组装一个玩具失败了,这时要鼓励他从头再来,培养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专注精神和坚持性。在游戏中,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让幼儿去做,以磨炼他们的意志。近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易的获得成功或者奖赏,并不能激发强烈的进取力量。挫折后的成功,失败后的胜利,才能激起巨大的内在动力。孩子在游戏中尝到失败的滋味,知道成功的艰辛,对锻炼他们的意志大有裨益。
3、游戏与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道德动机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幼儿的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别是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如遵守纪律、上课集中注意力、自觉完成任务能力、主动承认错误和向人道歉的能力较弱。
在游戏组织好的情况下,幼儿的道德行为发展也是很迅速的。通过游戏活动,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守纪律,越来越有组织性,越来越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伙伴的行为。比如在交通安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他们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不会乱冲乱撞,还会帮助扮演老爷爷的幼儿或比自己小的幼儿过马路。偶尔有小朋友违反交通规则,其他小朋友还会批评他,有一个小朋友张文开汽车过十字路口时,看见另一个小朋友周铭开车撞红灯,张文便冲他叫道:“周铭快停车,红灯亮时不能往前开,这是很危险的,”周铭连忙停车说:“对不起,我忘了看指示灯,违反了交通规则。”
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形成了社会性行为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幼儿也会把这些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幼儿能自觉的完成父母或老师交给的任务,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错误等。
总之,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道德意志可以使人在履行道德行为时克服各种内外障碍,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德育,发展幼儿良好的品德是至关重要的,曾有一句话这么说:“有才有德是优质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所有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