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玩”是天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需要去了解这个充满着陌生事物的环境。孩子是在“玩耍”过程中认识世界的。而“玩具”起的是媒介作用。孩子在摆弄“玩具”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不同事物的软硬、大小、凉热、颜色、方圆、光滑与粗糙等各种特性,并由此熟悉环境中各事物的性能、功用等属性,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适应环境的目的。玩具的作用是什么,当然是寓教于乐,玩具是游戏中的工具,能给小朋友们带来快乐,还能让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学习更多的东西。玩具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孩子感知觉、语言、动作技能和技巧的发展。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开阔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欢乐情绪,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下玩具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1)玩具的教育作用
人们常将玩具比拟为人生的第一部教科书,它有哪些教育意义呢?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玩具能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是在摆弄实物的活动中,感知现实中的现象而开展思维活动的。如幼儿观察过汽车,在接触到很像汽车方向盘的物品时,他们很快就会产生玩“开汽车”游戏的念头。如果没有布娃娃、小桌、小床、小碗、小勺等玩具,孩子就很难想到去玩“娃娃家”的游戏。这说明,幼儿在各种各样玩具的启发下,会产生游戏的动机。缺乏玩具就会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比较贫乏,情节比较单调。但是,一旦出现了多样化的玩具,就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使游戏的情节、形
式都发生变化:如在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家长提供“药箱”(一个贴上红十字的纸盒),幼儿常常就会增加送娃娃去“医院打预防针”或“看病”的内容和情节。可见,适时地提供玩具,不仅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增加游戏的情节,改变游戏的形式,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玩具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信息。玩具往往具有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响、滑稽有趣的动作等能吸引幼儿的特征,幼儿不仅会聚精会神地去看、去听、去摸,更喜欢用双手去摆弄、操作这些玩具,从而刺激了儿童的感觉器官,培养美感和美的情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可见,玩具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对于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玩具又是实物的替代物,现实环境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玩具表现。通过玩具,幼儿可以扩大眼界,变换内容,增长知识和增强体力;通过摆弄玩具,幼儿认识了玩具的特点、性能、用法,从而使幼儿记忆、注意、思维和审美的能力获得发展。
(三)玩具是儿童探索科学的启蒙教具。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在《我们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写道:“我们对飞行最早发生兴趣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可使它飞人空中。我们照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够成功地飞起来……”它说明玩具在莱特兄弟幼小时期就起到了启蒙作用,为他们以后的重大发明开拓了思想。具有科学幻想色彩的玩具,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氢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小汽车为什么能开动?铁船浮在水面上是怎么回事?玩具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周围的各种现象不仅想知道是什么,还常常想知道为什么,对于那些反映当前科技特点的、机械的、电动的、声控的玩具,他们总想了解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闪光,为什么会响等等原因,于是,他们会尝试把玩具拆开、解散,为了好奇而进行着种种研究。许多资料证明,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的重大发明,常常和他们在幼儿时期受玩具的启示分不开。儿童在玩玩具中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由、充分发挥,断有“新的发现”。因此,家长应利用玩具来启发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进行科学的初浅的启蒙教育。
(四)玩具为儿童品德行为的形成提供条件。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的起点。在儿童进行游戏时,常常免不了因为玩具而产生纠纷。但是只要合理地引导儿童分配和安排游戏的角色和内容,纠纷就能解决并使游戏继续进行下去。儿童可以从中学习相互谦让、协商,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对人有礼貌等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规范要求。可见,玩具能陶冶幼儿情感、性格和发展社会性。家长可利用玩具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品德形成提供条件。
(五)玩具能使儿童获得运动、操作的技能。在众多的玩具中.体育玩具要求儿童全身活动的配合,如拍皮球、跳绳、掷沙袋、套圈、滚铁环、放风筝等,在这些玩具的使用过程中,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动作的灵活、协调都能获得训练和提高。有些玩具需要儿童双手和眼睛的协调活动。如钻、嵌、装、套、投的各种玩具就要求儿童具有精细的动作能力,对活跃儿童身心,锻炼筋骨,发展体力,增强体质,都有积极作用。
总之,玩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玩具能激起儿童的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