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潜伏期为5~ 40天,一般为10 ~14天。临床表现轻重不同。典型病例可分为四期。①初期:一般为病程第一周。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日渐升高,一周内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②极期:病程自第二周开始为持续高热,多为稽留热型,经历约10 ~14天。此期中毒症状多明显,可表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舌质红,苔黄腻,腹痛、腹胀、腹泻,肝脾肿大,少数年长儿可呈现缓脉,极少数病儿胸腹部可见少量淡红色丘疹,也称玫瑰疹,2~3日即消失。③缓解期:约在病程的3~4周。此期体温逐渐下降,食欲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肿胀的肝脾开始回缩,但应注意警惕此时期为肠出血、肠穿孔的好发时期,且其他并发症也常在此期伴随发生,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④恢复期:为病程的第四、第五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其他并发症也随之消失。
近年来儿童伤寒的临床表现:我们通过对收治小儿伤寒的回顾性调查发现,儿童伤寒在我国已为少见病,但仍有散发病例,在几年低水平发病后,仍可有一个比过去几年高水平的发病年限,如1 992年收治的伤寒患儿即为1980~1991年12年收治总和的40.4%。发病高峰仍在每年的8月、9月。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儿童,多数否认有伤寒接触史。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伤寒症状多不典型,绝大多数表现为长期高热不退,来诊时,常已发热10~30天以上,以稽留热型多见。常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精神反应稍弱,但很少见有明显的无欲状者。玫瑰疹及相对缓脉也很少见。绝大多数有单纯肝大或单纯脾大,肝大者多于脾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