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不懂得换位思考,只要自己看着不顺眼,就会对孩子横加指责,结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反抗。我们都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样的老话,它所表达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让你不痛快”。这种心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冤冤相报,它会使矛盾的双方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之中。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由于不懂得换位思考,常常盲目地指责孩子,就非常容易陷入这种困境中。所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处理问题,避免双方陷入沟通的困境。
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自己的朋友圈子,他们需要这种同伴间的交流和沟通,当然这个圈子是相对独立的,是不容家长侵犯的。因此,只要孩子之间的关系正常,父母就不应当过多干涉他们之间的交往,一厢情愿地觉得是对孩子好而对她的朋友大加指责更是要不得。
另外,父母与孩子属于两代人,双方在生活圈子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父母应当正视和容忍这种差异,不能凭一己之愿论孩子的是非,否则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你越指责她,她越反叛你。看完下面的这则神话,就非常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与孩子沟通需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主要方式就是听孩子诉说。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大多数父母不是先听孩子把话说完,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给自己一个了解的机会,而是劈头盖脸先批评孩子一顿,结果孩子不再解释了,马上变成反抗了。这种情况下,父母怎么可能了解事情的原委呢,怎么可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呢?更严重的是,父母看到孩子有错不认错,火气更大,从而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反过来,如果出现问题以后父母先听听孩子的解释,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然后再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那么事情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在孩子犯错误的情况下,父母批评孩子、指责孩子,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如果家长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足够的爱意和善意,那么就非常容易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所以即使批评孩子,也要带着善意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