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也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起来什么就说什么,全然不顾孩子爱昕不爱听。我们都知道做事情要讲究条理,其实教育孩子也一样,这种只言片语、打游击式的唠叨,无法有效地说服孩子,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芳芳的妈妈很爱唠叨,一会儿提到学习成绩,一会儿又扯到生活方面,话锋一转又开始谈礼貌问题了。芳芳正处于青春期,真的难以忍受妈妈的唠叨,时间长了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妈妈见势头不妙,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教育方法。芳芳平时被妈妈娇惯着,好多事情都做不好或者不会做。妈妈意识到这确实有自己的原因,在看过了很多青春期教育的书籍后,她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教育方法。核心便是将琐碎的事情条理化,捋清思路,分出轻重主次,学习归学习,生活归生活。比如芳芳的穿衣打扮方面,发现问题的话妈妈会及时指出,并教女儿如何搭配得体;学习方面,如果芳芳表现出了浮躁、不踏实的态度,妈妈也不会唠叨她,而是专门请老师教她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认真指出浮躁态度的危害;发现芳芳的言谈举止方面有不妥,妈妈会简明扼要地点出芳芳哪里不妥,要怎样去改正等,再不会在一个问题上纠缠不清。
几个月下来,妈妈说话不再像“摆摊儿”似的了,也不再反复唠叨了,而芳芳也确实已经改掉了很多毛病,学习上也因此以前更积极和谦虚了。
就像系统划分学科门类一样,如果发现女孩的小毛病很多,父母不妨把它们归类划分,然后一类类重点击破,这样起到的效果会更好。反之,很多情况下孩子问题不少却又想不到办法解决,父母情急之下开始反复唠叨,这对教育孩子一点作用都没有,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引起她的反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唠叨是一个心理宣泄的过程,并非完全是在教育孩子,所以,请父母不要把女孩当成情绪的宣泄筒,那样只会使问题搁置或者更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