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应观察现在和孩子共处时间的利用情况。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一起做了些什么,这样才能发现哪里做得不够,哪里过度了,需要再做些什么。父母应留心与孩子在一起时,孩子是否过得开心,父母是否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训斥孩子或是唠叨上。
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出在亲子共处中,做孩子想做的事使孩子感到开心的时间有多少。应该对“父母想和孩子一起做的事”与“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做的事”进行对比。如果两者能够一致,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但是很多情况下,两者都无法达到一致,也就是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愿望是不同的。
很多父母在仔细观察以后,会得出结论,“几乎没和孩子一起做过什么让他开心的事情”。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不是让孩子做作业,就是让孩子学习。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父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吃饭、睡觉、洗澡等事情上了。而父母的理由就是太忙了,没有时间。
小智是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儿,我们来看一下小智父母观察两周后的结果吧。
每天打电话催她去上补习班,打电话催她写作业,晚上时间接着写作业,准备第二天的物品,陪她看她喜欢看的儿童节目。每天早晨叫她起床都要训斥唠叨,星期六在外面吃饭后在家里休息。陪小智去超市买她想买的东西。
小智父母对于两周内的共处时间进行评价后,发现开心的时间与不开心的时间比例为3:7左右,也就是说做小智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很少,也可以说小智感到开心幸福的时间很少。小智父母观察后发现,在孩子感到开心的事情中,有一项是小智画画,然后给父母说她所画的内容。可是父母嫌麻烦,一直都很少做到。另外小智喜欢晚上由父母给她读图画书,但是父母总是想快点哄她睡觉,而很少这样做。
这样的观察包括对现有时间的利用情况,以及“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开心,怎样陪孩子,孩子会感到幸福”等内容。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想做的事情要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就是提高孩子开心比率的前提。因为只有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开心。
于是,小智的父母无论多累,都会耐着性子陪小智画画,然后认真听小智的讲解,也会为小智读图画书。果然,小智的父母感到了孩子的快乐情绪。小智开心多了,和父母的沟通也比以前容易多了,也愿意听父母的话了。
如果父母观察以后觉得还是没有时间,怎么也抽不出时间来,那么就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忙得甚至没有时间训斥孩子。无论多忙,父母总是有训斥孩子的时间。这也就是说,没时间其实只是一种辩解。
很多情况下,父母都是把与孩子的共处时间用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了。对于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总是希望快点能把孩子哄睡。对于学龄期的孩子,父母总是会花更多的心思在孩子的作业上。当然,父母想做的这些事并非是没有必要的。可是想要和孩子有更亲密的关系,就需要观察孩子喜欢做的事情,提高孩子的开心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