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了解和把握复习这一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使我们的各项策略及其操作能够更多的符合学习规律和现实条件,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复习有效、高效,产生良好的复。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复习一定要适时、及时。学习不可能一挥而就地一次完成,只能依靠一次次或大或小、各有特点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来逐步实现,而这些针对某一内容而逐次展开的学习行动,就分散在每天不断流逝的时间段落中。鉴于人们每天要学习不同的学科,同时还要应付许多其他的日常生活,如何安排每一次的学习活动,同时协调好与其他学习内容和生活事项的关系,如何根据每一次学习的具体效果安排好下一次学习的时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一工作做得好与坏,对于提高学习的综合效能是非常重要的。仅从遗忘的规律来说,做学习安排时就应该尽可能的及时,否则,当遗忘真正发生后,恢复工作自然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减少了损耗和投入,就提高了收益和产值。当然,有些情况下,及时不是为了对付遗忘,而是为了保持思考以及情绪上的连续性,只有保持连续的突击和冲刺,才能一举拿下目标,中途中断或间隔时间过长,都干扰了累积功效的发挥;而另一些情况正相反,在有些时候我们已经胶着在某种状态上或陷入到某种倾向性之中时,太近的时间仍会使我们跳不出某种局限性中,必须拉开足够的时间间隔,让原先的倾向消退后,我们才容易以新的视角审视问题。总之,为了提高学习的效能,除了注意每一次学习的操作之外,还必须注意历次学习的衔接,为此,保持适宜的时间间隔,是需要我们非常注意的一个方面,否则,各种来自主观客观的原因,都会使我们错过最佳的复习时间,由此,就会使我们前期的学习成果付出额外的损耗,我们也必然要为自己的失误重复买单。
第二.复习要始终指向自己的盲点和缺陷。学习是主体在与认知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蚕食对方、消化对方,以转化为自身结构和组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矛头和精力始终指向那些未被自己消化和掌握的内容,而不应该徘徊在那些已经占领的区域,如此才能逐渐达到对知识的完整把握。但是,现实中,由于主观客观的原因,我们很难把目光真正锁定在那些客观上该掌握、自己又尚未掌握的内容,我们经常不清楚自己究竟学了些什么,处于怎样的水平和状态,有着哪些确切的问题和困惑,与目标有着怎样的差异,这样,我们在学习时便经常处于盲目、茫然的状态,缺乏清晰的目标指向,而无的放矢的行动必然会既耗时费力却难以获得有效的进展。因此,为了使每一次的学习都更加有效,必须不断地反省和清理我们的家底,时刻注意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现状,把矛头和重点真正指向那些自己的空白与缺陷,使我们每一次的学习都能在上一次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第三,复习一定要有计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从事什么活动,要想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和设计,靠临时现打主意,随外部的条件和环境的随机安排,将很难把事情妥善处理好,计划的功能与作用便在于此。复习,说简单,好像也没什么,说复杂,则实在难以安排得特别妥帖。这是因为,每天需要我们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每一科除了当天的内容,还有前一阶段积欠的内容,加上所要学的科目非常多,由此,经常导致大量学习内容的堆积,如果不做妥当的计划和安排,将很难招架和应付,更难以做到全面安排、综合协调。这样的话,我们在学习时就会出现一系列失误:肓目,混乱,顾此失彼,轻重倒置,很多情况下不知该学什么,不知该做怎样的安排,或者想起什么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外部安排什么就学什么,学习时也常常定不下心来、深入不下去,而真正该学的东西却被遗漏、耽搁、以各种理由拖延,不能在最适宜的时机得到巩固和深化。另外,缺乏计划还会减弱我们学习的动机,因为,计划中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的特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的活力,抑制人的惰性,使人在规定的时限内加大努力,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要想取得好的复习效果,盲目、随意、随机、现打主意、听凭外界安排都是不行的,那样的话,人性的弱点和误区,外部的嘈杂和混乱,将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必须以计划和任务加以引导和约束。
第四,复习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每天都给予二十四个小时,是一个绝对值。但是,对于时间的使用和利用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它所产生的效能和价值更是悬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间又是一个变数,每个人所实际拥有的时问是不一样的,而这一切都源于对时间的使用战略及其方法。因此,时间的利用,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如何借助并利用时间这种有限的资源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是需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能,关系到学习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安排,又寸于我们能否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时间虽然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是在没有分别地均匀流动着,但相对于人的身心特点和纷繁的世事来说,不同的时间段又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有的时间段我们精力充沛、干劲足,学习起来效率高,这样的时间段便是所谓的优质时间,如每天上午十点左右,下午两点到五点之间等,都是高质量的时段,在这种优质时间里安排重要的、困难的等需要较大精力脑力的学习内容,而在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兴致不高等所谓的劣质时间段里从事一些诸如整理笔记,摘录报刊,检查试卷等低技术含量的或熟练性的工作,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选择。另外,每天下午大自习、整个晚上,以及一些节假口,我们都拥有可以自主掌控的大部头时间,这样的时问段可以安排大工作量或相对困难的学习任务,如做单元总结,攻克某类困难的题型,进行知识点的串联、梳理等;而饭前饭后、上卫生间、候车等人的时候,则是一些零碎时间,可以安排一些简单、零星的学习,如回忆某一道题的解法,背诵几个外语单词,做一些临时性的计划,等等。这些如果做得好,就可以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问里,更好更多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为了提高学习的效能,我们必须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采用花样繁多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因此,整理笔记,阅读课本,做几道习题,问老师,与同学共同探讨,看参考书,审阅试卷,借助于电脑多媒体等,都是复习时可供选择的方式和手段。而且,复习时不同的学科、内容要适当地交叉进行,不能长时间地重复一种单调的刺激.否则容易引起厌倦和抑制,而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的交替进行,则容易产生新鲜感,容易保持大脑高的唤醒状态。例如,长时间的学习数学后,就应该看看语文方面的内容;自我看书时间长了,可以和同学进行一些交流和讨论;解题时间久了,可以读读报、看看新闻、时事;坐的疲倦了,可以溜溜达达、边散步边想问题等等。另外,做学习安排时,一定要注意学习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手段,要与主体综合的身心状态相匹配,这也是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保持高的学习效能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复习的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内容而采取与之相适宜的方式方法。复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牢牢把握各门学科及其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并尽可能采取与其相适宜相匹配的方式方法。为此,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在学习时除了要扎下去,全身心地投入到具体的知识学习中,更要懂得跳出来,注意对学习过程的反省和对学科结构的审视,以发现各门课程的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宜的学习经验和技巧。例如,数学在各门学科中属于难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为了把它学好,需要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做复习安排时,就应该给其分配最大的时间份额,而且要占据一些优质时段;数学还是一个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科目,需要我们非常的严谨、勤奋和持续不断的努力,不允许有任何一段的松懈和掉队,否则,就会跟不上进度;数学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对课本的依赖性较大,之后的深化理解主要依靠其他参考书和教师提供的综合性习题,而仅凭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等等。至于说到外语学习,它的主要知识点都是课文提供给我们的,只要死抠课文,通常会掌握绝大多数的内容;另一方面,外语的知识比较散乱,需要我们随时联想与所遇知识点有关的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归总,是一项松散、繁琐而需要耐心的工作;另外,外语知识的掌握主要依靠记忆,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对功夫的要求很高,只要方法得当,并付出足够的努力,哪怕有很多的欠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弥补和提高,这点与数学不一样,数学更多的依赖智力,技术上不过关,往往再下工夫、再想办法也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总之,了解不同学科的内容特点,会为我们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第七,复习的方式要视不同的复习阶段而不断变化。复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应的,也有与此相适宜的方式方法。了解这些,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就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例如,每天上完正课之后都要对当天的内容进行复习,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恢复和保持上课学习的效果,同时把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弄明白的地方继续搞清楚。为此,我们通常先采取尝试回忆的方式,仔细地回想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全面、详细,然后再对照课堂笔记和教科书,检查一下自己遗漏了什么,哪些地方不太清楚,然后对那些没记住的就接着背诵,没理解的就进一步琢磨.必要时还需要配合一定的习题练习,以强化对内容的掌握。在这一复习阶段,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主要是能够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消化老师课上所讲的基本内容,为随后的进一步深化做准备。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尽量跟上进度,否则的话,一旦出现欠账,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而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综合性的复习阶段,最主要的是对各局部知识点的串联和整理,进行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处理,这时,复习的主要方式通常不再是抠课本,更多的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习题训练,来暴露自己的问题,发现未被自己掌握的新的知识点,强化对原理的深层理解与综合把握。另外,在综合复习阶段,我们不要怕麻烦、怕吃苦,不要满足于内部语言的理解,一定要落实到书面上,诸如提纲,图表,习题分类集,类似读后感式的学习体会等,都要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此,会有力地促进我们对内容的深刻把握。
除了注意上述这些原则外,复习时还要注意处理好巩固与提高的关系,学习新课与复习旧课的关系,课后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复习与服从教师的规划和听从外部的安排的关系等等,如此,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主客观局势下,从学习的整体进程的角度,安排好每一次复习,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并为整个学习的进程做出最大的贡献。
总之,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我们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步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它,严格遵守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规程,如此,才可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