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音荟思实验学校举行的低幼衔接专家讲座对话会上,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面:“来,小朋友到后面的门口,我们一块去学弹琴”,随着老师的安排,几十位跟着家长前来与会的孩子,快慢不一地向门口走去,有一个女孩马上找到了友伴,双方搀起了手,比较多的孩子对这种场面不适应,不知做什么好,而另一个男孩离开家长后慌了神,好不情愿,拉着大人的手不肯放松,直到提醒他,他还是不合群。
这小小的“镜头”蕴含许多信息,因为孩子上小学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上产生问题,而现在家长片面地把所有目光集中在择校上,这不利于孩子成长。就在让孩子与家长稍稍“隔离”的一瞬间,目光敏锐的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李季湄看出了名堂。
眼下正是家长为孩子上小学就读而奔波的时候,一些家长重择校、轻视孩子入学适应能力培养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他们以为,为孩子选择了名校,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并非如此。维华幼儿园园长孟漪举例说,有个家长找名校,先后安排孩子到6所学校面试,结果弄得孩子没有自信心,心情糟透了。她认为,家长只考虑学校的名气,而不顾及孩子的适应性,这是目前家长择校的一大误区。实际上,只有适合孩子具体情况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在座的许多家长纷纷提问,对幼小衔接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音荟思实验学校十分注重孩子入学这一关,组织对话活动,就是给家长提供了正确引导孩子的机会。校长张锦堂认为,幼小衔接,需要家校配合,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形成合力。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蛉衔?,评判孩子的“尺子”该换一换了,现在家长往往是从学业上单方面来衡量孩子入学表现的,实际上孩子处在这个阶段,生理、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和学会社会适应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幼儿园的一些“好学生”到了小学就变成了“问题学生”,问题虽然发生在孩子身上,可仔细想想,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在引导上有偏差。
李季湄告诫家长,孩子初上小学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身体、学业、心理和人际交往上,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几天就适应了,有的则需要整整一个学期。家长不应把眼光盯在学业上,而应对他们全面关心,甚至对他们在校的上厕、喝水等细小问题,也应予以切实关心。因此,入学前,对孩子进行适应性方面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入学前的必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