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肯阅读人文方面的书,就不易体认人生的丰富与深刻,更难以觉察生活的趣味与价值。
我听过两位母亲叙述她们教养子女的心得,觉得颇有代表性。第一位说:“我问我十一岁的儿子,如果他面对像他那么大的孩子,会如何教导?儿子回答我:只要让他不觉得无聊就可以了。
第二位母亲年纪较大,儿子快要三十岁了,但是既不谈恋爱,也不想要结婚。母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人活着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不是对死亡有些害怕,就是死了也不在乎!”母亲着急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又笑笑说没事。
这两位母亲告诉我她们的焦虑,是希望我提供一些建议。依我浅见,这一代青少年赶上了世纪风潮,就是从无聊到忧郁,总觉得提不起劲,好像人生没有什么值得奋斗的目标。如果这是病症,那么请问:药方是什么?
简单说来,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从外面”去设定目标,或者“由别人”给他目标,那么一旦他发现这两者既不公平又太狭隘之后,就会陷于“茫然”的困境。我在台大教书快三十年了,一向认为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必须包括一点,就是:知道如何“由自己”并且“从内在”去选择人生的目标。具有此一能耐,将终身对忧郁免疫。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