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开始后悔,当初没有考虑孩子的内一心感受,而只给他们灌输了“分数意识”。让孩子从小就偏执地以为,只有分数高的才是好孩子,分数低的就注定是坏孩子,注定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宠爱。于是,当他们的成绩不理想或者达不到家长期望的高度时,就会感到沮丧和不自信,有一些孩子抵抗不住压力,干脆就放弃自己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期望得到父母的认同。而且孩子的本性就是“争强好胜”的,即使是没有人要求和督促,他们也会产生对分数的追求,对名次的渴望。面对那张卷子,他们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希望拿到一个最好的成绩,绝对没有哪个孩子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偏偏不往上写,故意让自己拿不好的成绩的。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但是分数没有提高,那我们是否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
很多第一次把孩子送进学校的职场妈妈,不会主动通过书本学习或者向其他有经验的家长学习帮助孩子的方法,也不管孩子能否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而是怀着掷骰子的心理,被动地等待,看自己的孩子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如果是“学习好”的,就单方面以为具备成功的潜质,而如果不幸是一个“学习差”的,那就需要严厉地管教,督促他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很多妈妈以为这就是在管理孩子,是对孩子的后半生负责任。可是分数和考试并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作为妈妈,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成功的定义没有那么狭窄。我们不是在向他要分数,而是想通过学习,培养他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考试是一种很功利的手段,是决定能否得到妈妈的爱的唯一方法。他才能在面对我们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也不会活得那么辛苦;他才能在不同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能力,健健康康地成长,并且获得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