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一顿批评: “你怎么老是这样啊!”“怎么又迟到了?就这么不长记性!”可是,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有意要犯错误,也许是被误解了,也许本意是好的,但是不小心办了坏事。如果家长不事先了解情况,一旦孩子犯错,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臭骂的话,孩子会觉得很委屈,也会觉得家长专制独裁,不给自己任何辩解的机会。长期下去,孩子会对家庭和父母产生恐惧感,有什么事情都不会告诉家长。这非常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务必先要搞清楚真相,耐心地问清楚孩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与孩子仔细地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判断孩子到底错没错,到底错在哪里。
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小敏的成绩下滑了很多,由先前的前十名退到了20名开外。
小敏的父母很关心小敏的成绩,每次发布成绩的时候,他们都要仔细察看小敏的成绩,还给小敏制定了规矩:只许进步,不许退步。
可是,这一次,小敏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该怎么办呢?小敏惴惴不安地拿着成绩单回到家里。
妈妈很热情地迎上来: “小敏,听说今天发成绩啦!考得怎么样啊?”
爸爸一听,也放下了手中的报纸: “是吗?快拿来看看,我们小敏肯定考得很好!”
小敏慢吞吞地把成绩单递给父母。
爸爸妈妈一看,脸色大变。妈妈非常生气: “怎么搞得啊?怎么考到20多名了?”
爸爸也气不打一处来: “语文只考了70多分,我白给你买了那么多文学书籍了!”
听着爸爸妈妈一声高过一声的批评和责备,小敏难过地哭了。
妈妈一看,更生气了: “考了这么难看的分数还有脸哭?哭管什么用?眼泪能换来好成吗?”
小敏哭得更大声了: “考试那天我肚子疼,发挥失常了,不是我故意没考好的!我也想考个好成绩,考得这么差,我也觉得很丢人啊!你们都不问问我为什么会考不好,你们一点儿都不关心我,就知道分数!分数!!分数!!!我不想在这个家待了!”
小敏的爸爸妈妈听了面面相觑,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上文中,小敏是由于客观原因而导致成绩下滑的,但是她的爸爸妈妈却不问缘由,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使小敏很伤心,也很不服气,所以才说出“我不想在这个家待了”的话。如果父母接过小敏成绩单的时候,先轻轻地安慰小敏,然后再耐心地询问小敏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因为一时疏忽,还是因为哪科跟不上了?然后再跟孩子一起分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该做什么努力……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伤孩子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