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做的事不要帮他做,无微不至的照顾等于杜绝了孩子独立的机会。
婴儿时期,孩子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父母要给他充分的爱护与照顾,令他感到安全,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有信心去学习。父母让孩子在依赖你的同时,还是可以给他学习独立的训练,例如孩子的手可以拿着奶瓶时,何妨让他自己拿呢。两三岁的孩子开始对外界事物感兴趣,父母可以放松一下,让他自己上厕所,只要门没有反锁便行了;让他自己吃饭,虽然会弄得到处都是;让他自己决定玩积木还是玩具车。对幼儿过分保护,只会妨碍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孩子学走路时,如果父母一直牵扶着他,害怕他跌倒,孩子又如何可以学会独自走路呢?在适当时候,就要放开你的双手,孩子才有机会自己行走。有些孩子到了一岁,还不能学会自己走路,都是父母过分爱护的缘故,扶持的双手一直不敢放开,孩子稍一跌倒立即加以搀扶呵护,孩子就不会有信心自己去走路。
对孩子实在太爱护,无微不至的照顾会把孩子训练成一个毫无主见、依赖性重、胆小懦弱的性格。孩子永远不必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反正妈妈会为他安排一切、决定一切。但是孩子总有离开妈妈身边的时候,他要如何适应没有妈妈的环境呢?在学校里,被同学欺侮他不敢哼一声,看到不合理的情况,他会说:不关我的事。秋千架上不会看见他的影子,因为害怕弄脏了校服。弄丢了笔盒,只会哭泣,要妈妈到学校代他向老师报告。许多小事项,他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总要妈妈代劳。这样的孩子,一生都长不大。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父母应培养他们学会照顾自己;他们自己的事,能力范围能做的,逐步让他们去学习。例如穿衣、吃饭、收拾自己的用具、书包,清理自己的睡床(房),自己安排时间游戏和温习等。这些虽然只是小事,却是培育孩子独立自主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