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不同的性别,妇女与男子的生理上的差别最主要表现在妇女有子宫这一特殊的解剖脏器和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生理特点。
子宫位于下腹部,有很大的伸缩能力。未产子宫仅有2~5毫升的容量,怀孕以后可达到5~7公升,伸缩高达千倍以上。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到了性成熟期,子宫内膜可发生相应的周期变化,按期有月经来潮。如果婚后受孕,或者因为心理及生物性疾病的影响,则可停经、闭经等。中医学认为,子宫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有紧密的联系,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直接受到脏腑经脉气血盛衰的影响,因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妇女的心身健康状况。
月经是女性性发育成熟后的生理现象之一。一般在14岁左右开始来潮,除了妊娠、哺乳期外,大多在50岁左右闭止。月经周期一般是28天,但每个人甚至本人的周期长短受种族、气候、心情以及疾病的影响而不尽相同。月经的量一般在50毫升左右,但与月经周期一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差异。一般认为,每月出血量超过80毫升即为病理状态。妇女月经的正常与否,除了与神经一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直接有关外,也受到心理因素及疾病状态的较大影响。中医学把月经的产生归结为肾气和冲脉、任脉的作用,认为月经在经期、经量、色质等方面的表现和变化,反映了肾脏精气的盛衰、气血的盈亏、经脉的畅阻等,是分析妇女心身健康状况的依据之一。
女子发育成熟后,月经按期来潮,就有了孕育的能力。妇女在怀孕以后,会出现某些相应的形态、机能变化。比如停经、厌食或喜食酸味食品、乳房日趋丰满、乳头发硬有弹性、乳晕着色变深、皮肤的许多部位都可见有色素沉着、腹部逐渐隆起等,妊娠期一般为280天左右,按28天为一个妊娠月,正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产后6~8周以内的时期称为产褥期。由于分娩时出血等原因,产后1~2天内常有轻微的发热(不超过38℃)、恶寒、自汗等,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产后数日内,下腹部常有轻微的阵发性疼痛,并排出一些血性或浆液性液体。下腹部的疼痛消失稍快,一般在产后2周左右,液体排出停止,最多不超过3周。
婴儿诞生以后,产妇开始哺乳,承担做母亲的义务。母乳中含有各种婴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大量水份,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的分泌,受到与营养物质、盐类和水代谢有关的多种激素的直接影响,同时也与产妇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产妇因怒、忧、悲、思、惊等异常情绪的刺激,或者因疼痛、睡眠不足的影响而抑制乳汁分泌的情况相当多,所以人们总强调产妇一定要保持愉悦安和的精神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