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写下这么一个没有逻辑的标题呢?感冒是什么,就是感冒呗!
是啊,感冒就是感冒。
可是,医学上没这个词——我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他买了8年制医学生的儿科学教材,希望学习一点儿和宝宝疾病的有关知识。结果,翻来翻去,就是没有“感冒”的章节,倒是有“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
对他说的状况,医生一般只好一笑置之——医学专业名词和民间俗称的分裂,不仅仅是在呼吸道疾病,例子我就不举了,进过医院住过院的人几乎心里都清楚。但本书说的是宝宝症状的自我处理,这就需要把民间说法和专业习惯“接榫”,不然我们的话语体系都是乱的了。
感冒“统称”了什么
流鼻涕打喷嚏大家习惯称为感冒,咳嗽咳痰,声音嘶哑,大家也习惯称为感冒。如果我现在提问,大家想想,鼻部的问题,和“嗓子”里的问题,会是一种病吗?
估计很多人会对“感冒”这个词有新的思考。
感冒和医学名词对应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一般会包括鼻腔、咽、口、喉(扁桃体)。这部分呼吸道直接接触外界空气,虽然大多有纤毛对外来异物的拮抗,加上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作用较强,但还是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侵袭”,造成感染。
所以,一般细菌或病毒导致的鼻炎(非过敏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急性喉炎在小宝宝是一种严重的病状,需要及时送医,不应算做“感冒”),以及一部分以咳嗽咳痰症状为主的支气管炎,都列入“感冒”的范畴(也许这种分法就会产生争议,但我们主要是依据症状区分是否送医和自我处理,就这样分,方便!),少数人还把中耳炎等由病原波及的疾病纳入。这些感冒极容易伴随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并可能有倦怠、嗜睡、无力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