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因为水怕火的煎熬,火怕被水熄灭。但这只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水火尚有共济的时候。如在自然界,正因为有太阳的火热,才有水液的蒸发,雨露的滋润,万物的生长。也正因为有水气的限制,太阳的火热才得以收敛。在烧饭时,由于水和火的协同作用,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同样,在人体内因为有水和火的协调作用,才能维持人正常的生命活动。这些情况均说明,水火还有相容的时候。
水和火既是阴阳的征兆,又是“五行”中的两种物质,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所谓“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是古人为了说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产生出来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根据五行学说可以归纳一切事物的属性。例如:一切条达动摇的现象皆属木,一切炎上灼热的现象皆属火,一切寒冷润下的现象皆属水,一切清肃,收敛的现象皆属金,一切浑厚稳定的现象皆属土。
五行学说运用到医学上来,大约也是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五行的基本规律主要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相生,是相互资生、促进的意思。它们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是相互制约、克制的意思。它们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以上是说的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
相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也就是克伐太过的情况。顺序同于相克。相侮,是恃强凌弱的意思,就是反克。其顺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以上是属于反常的情况。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脏,以生克乘侮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根据这种理论,分析病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按照五行学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生理情况下,如肝木能资生心火(木生火)而制约脾土(木克土),脾土能资生肺金(土生金)而制约肾水(土克水)。
在病理情况下,如肝木太强,可乘虚侵犯脾土(木乘土),并以强反侮肺金(木侮金)。若脾土不及,不能资生肺金(土不生金),一方面可受肝木的乘虚侵犯(木乘土),另一方面又可受到肾水的反侮(水侮土)。
在治疗上,如属于肝木乘脾土的,可用扶土抑木法,属于肝木侮肺金的,可用泻木清金法,属于脾土不生肺金的,用培土生金法,属于肾水侮脾土的,用培土制水法。等等。
五行之间密切相关,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病理变化绝不可能完全按照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机械地演变,自然界中的事物,也绝不是凑合“五”数才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以五行来看待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