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尿床的原因,蔡医师指出:「主要分为3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因素。」
1生理因素
由于幼儿的膀胱容量较小,还无法承受一整晚制造的尿量。另外,即使膀胱满载,可是当孩子熟睡时,神经中枢也无法被叫醒等。除此,也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还未成熟。
蔡医师解释:「抗利尿激素是脑部所分泌制造的激素,主要功用是减少身体产生尿液来调节身体的水分。较特别的是,它会随着日夜改变,晚上它会分泌较多激素以减少尿液的制造。」可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由于脑部尚未成熟,因此抗利尿激素早晚的分泌量相同,较无法减少夜晚尿量的制造而导致容易尿床。
疾病导致
除了孩子的构造发展等生理因素造成夜尿,也可能是疾病导致,包括泌尿道感染、慢性肾脏病变、脊椎异常。
脊椎异常多为先天因素,通常在早期时就会被发现。常见症状即是背部脊柱的外观异常,例如:有突出物;或背部有凹陷情形,医师会进行X光检查以确定孩子的脊椎发育是否正常。一般而言,脊椎异常也会连带影响肢体动作,不过由于脊椎也牵涉到自主神经的发育,因此当自主神经发育异常,控制膀胱的功能亦会受到影响,所以要视严重程度而定。
至于泌尿道感染,症状除了频尿,解尿时泌尿道会疼痛、甚至解血尿,亦即尿液颜色带有粉红的异常颜色,有时会合并轻微发烧。
以慢性肾脏病变而言,初期多半不会有特别的症状,可是逐渐会开始出现尿床,以及其它症状像多尿、血尿,到了疾病后期会产生异常的呕吐、搔痒或贫血状况;另外,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蔡医师说明:「孩童可能因为流失许多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而影响发育,像是比较瘦小、长不高等。」。
2心理因素
幼儿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创伤引起的夜尿,包括父母的婚姻关系有问题、学校课业压力,甚至被虐待等。
3学习因素
可能家长忽略幼儿夜尿的状况,没有积极的教导,使孩子没有学习到很好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