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里,母亲几乎承担起全部照料婴儿的任务,这时父亲会从外围的角度承担家务、管理家庭。在此期间,令夫妻双方感觉最好的不是彼此都做分内的事儿,而是彼此满意各自做家务的数量和种类。例如,妈妈喂奶时,爸爸做饭。她并不介意一会儿要收拾碗筷——正好放放松,不用一直照顾孩子——同时,爸爸又特别期盼着这个亲子环节。几个月之后,妈妈开始重返工作岗位,他们可以调整晚上的安排,轮流照顾孩子、做家务。共同育子更强调分享梦想及憧憬,而非时间管理问题,因此工作的彻底平摊并不能带给你们真正的满意。
雅各布是史蒂夫和朱迪四个月大的儿子,对他们来说,将雅各布在托儿所呆的时间压缩到最短十分重要,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稿子特别小时,最好是尽可能由家庭养育。”幸运的是,他们都能够临时更改工作安排。朱迪是一位医疗技术人员,她周一和周二在家,而史蒂夫是社会工作者,周五可以陪雅各布。周末,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双亲照料日”。朱迪希望这种模式可以持续到雅各布五岁,但是史蒂夫则不大相信这是“可行以及必要的”。他们同意坚持这种安排至少到雅各布1岁,然后“在他会走路时再视情况而定”。
心理学家杰西卡·鲍尔(JessicaBall)及其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为持续维护幸福的婚姻,夫妻双方是否能够成功应对或者共同消除共担育子任务的问题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在争执中他们是否感觉到对方倾听并尊重自己。当夫妻双方把焦点放在共同目标上,他们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即使他们有时会迷失于日常苦差:有太多事情需要做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大众媒体普遍认为,夫妻分配家务事的平等程度通常等同于夫妻合作的有数程度。但夫妻有许多分配任务的方法,研究人员也无法全部数清。更为重要的是,你和伴侣如何理解任务的分配是家庭幸福这个大目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