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觉得让孩子感动的时候越来越多,与孩子也亲近了许多,那么同时也应该减少训斥孩子的次数,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训斥孩子。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情感上的距离,父母就需要对如何适当地训斥孩子进行认真地思考。如果训斥孩子之后,孩子仍然会重复类似的举动,就说明情感距离的存在。此时,父母应把重点放在恢复与孩子的关系上。
当具备了一定的情感基础时,训斥孩子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但是如果不具备情感基础,会给孩子留下心灵的创伤。因此必须在父母做过一定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训斥孩子。不然的话,父母只是白费唇舌。单纯地追究父母是否有训斥的资格虽然没什么意义,但在训斥孩子之前,父母应该首先确认自己与孩子之间是否有可以容纳训斥的空间。孩子与自己的关系是否融洽到足以接受训斥呢?
另外,在训斥孩子之前,父母应该思考的还有其他问题。训斥的目的是什么?训斥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也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训斥的目的是期待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既然这样,那么父母大可不必以发火瞪眼的方式训斥孩子。如果希望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可以采用非训斥的其他各种方法。很多来做咨询的父母,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固执的时候,到底是该训斥他,还是不理他啊?”不是训斥就是不理,这本身就是误解。父母不发火,平静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周围总会有人说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训斥孩子呢。难道只有大声的训斥才是有效的管教方法吗?对于很多父母来说,“要不要训斥孩子呢”与“要不要发火呢”几乎是同义词。因为许多父母从小就是在严厉的训斥声中长大的,也就自然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行为的改变不是由于父母的惩罚,而是出于自觉的话,就应该思考其他的办法,而不是训斥。因为,绝非只有发火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只有发火时孩子才听话是吗?这并不是发火约束了孩子的行为,而是在那种情况下,孩子对于父母的消极关心所表示出的被动的合作态度。因此,父母应该简短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并表示希望孩子能够改正。小浩总是乱放衣服,父母总是生气地训斥他:“为什么不把衣服放回原处?”那么,怎样对孩子说才是更适合的呢?“小浩,把衣服放回原处好吗?”而且父母要有坚持说20遍以上的耐心。
当然即使这样做,孩子的行为也不会马上有所改变。这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孩子的改变。每次都以同样的语气重复同样的话:“小浩,把衣服放回原处好吗?”这样做的目的并非在于立即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向孩子表现父母的关心和耐心,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是把自己作为独立的人格来对待的,因为孩子的行为变化是需要时间的。
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有训斥以后才会听话,父母都希望孩子与自己心意相通,语言相通。所以训斥并非改变行为的必需手段,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而已,是父母无法用情感来控制孩子时,而采用的发火训斥的方法而已。
还有重要的一点,父母在身体不舒服时,如果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也要注意不应该烦躁或发脾气。因为父母不是小孩子而是成人,应避免烦躁或发脾气。双薪父母要做的事情多,身体不舒服时会更容易烦躁。如果父母由于身体不适而烦躁时,应该对孩子说:“妈妈(爸爸)今天身体不舒服,心里有些烦,想发脾气。”而且不要把火发在孩子的行为上。父母应该学会区分孩子的行为和自己身体的状况。如果孩子很小,有时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如果条件不允许,应采取有意的休息(比如躺5分钟),让自己先放松下来。
无论父母如何努力都没有效果是吗?那么就不要急于去纠正孩子的行为,像我们前文中谈到的那样,尝试去感动孩子吧。那样即使不采用惩罚的办法,也会减少训斥的次数,孩子也会做出相对正确的行为。这里我们不谈论纠正行为是有理由的。很多父母,包括双薪父母在内,会在使用纠正孩子行为的方法时犯下错误。由于忙碌,父母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改善关系,因此反而会导致问题的发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本应是首要的,父母却由于不了解管理孩子的方法,以为孩子出了问题,使得孩子更加的紧张。当父母用奖励的方式诱导孩子,而孩子却没有改善的迹象时,父母的训斥往往变得更加的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