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自己孩子的即时记忆能力差,例如交代给他一件事情,他往往会记得不全面,丢三落四。做事的时候也是这样,开始还条理清楚,越到后面,就越来越乱,不但前后左右都搞不清楚,还经常张冠李戴。
但是李晶的妈妈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例如背五首短诗和背一段差不多字数的文字,李晶很快就能记住诗词,却记不住等同长度的课文段落。李晶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例如公式太多,他就会糊涂;一段话太长,他也很难顺利背下来。所以,李晶二、三年级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到了四、五年级,由于课程变得相对复杂,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更多更容易混淆,李晶便觉得学习吃力,学习成绩也差了。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让孩子学习起来不吃力,他的学习效果肯定也会更好。只是,李晶的妈妈不是心理学家,她还暂时找不到这个方法。
给你一串随机数字,然后按照你所记忆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一般人能回忆出7个数字,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能回忆出9个,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法则。
7±2法则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的一位哲学家观察到的。他注意到,如果将许多颗子弹散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的子弹。1887年,心理学家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人们能够回忆出的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艾宾浩斯也发现,人在一眼之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不久,著名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一篇论文,即《神奇的数字7±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米勒认为,大脑在短期的记忆中很难一次接纳7个以上的“信息块”。
戴国华总是抱怨自己的背诵能力很差,一篇文章往往会越背越乱,不但前后搞不清楚,而且还会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篇文章背到一起来,简直是一团糟。
戴国华把这个苦恼告诉了妈妈,妈妈每天下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辅导戴国华背诵课文。妈妈把一篇文章按照段落分成了几部分,然后让戴国华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开背,背熟之后再把它们连起来背。按照这个方法,戴国华很快就把这篇文章记熟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戴国华用同样的方法背完了语文老师布置的其他要背诵的课文。戴国华妈妈所运用的方法就是7±2法则。
神奇的7±2法则最直接的启示就是: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千万不要幻想“一口吃成胖子”。7±2法则不仅打开了认识记忆的窗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短时记忆的规律,还给父母指出了帮孩子提高记忆力的好办法:将记忆的信息块控制在7±2的范围内。在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给予他的任务要适量,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才会轻松,也能达到显著的效果。
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帮孩子报了多种学习班、强化班和兴趣小组。孩子不仅要在学校上课,还要在晚上、周末和假期上无穷无尽的辅导班。这样的疲劳轰炸,让孩子焦头烂额,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更糟糕。
这是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关注太多的学习任务。这从学校的课程安排就能得知。小学只有数学、语文、英语三门主课,其他的都是副科,算是兴趣课。如果非要孩子学习更多,超出了这个范围,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效果就会打折扣,因为这样根本不符合孩子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现在中国教育一直在喊“为孩子减负”。“为孩子减负”应该先从家庭做起,父母不能再给孩子增加学校教育以外的负担和压力。让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与娱乐,将时间全部花在学习上,这种疲劳的学习效果未必会有多好。学习之道,一张一弛。父母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要适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专家支招
背诵课文是一道难题。聪明的父母会利用7±2法则,将稍长的课文进行分解,分割成适合短时记忆的几部分让孩子背诵,这样孩子就可以轻松记住一篇很长的课文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个法则,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